详细介绍: DZS-10B系列延时中间继电器
1 用途
DZS–10B系列中间继电器用于各种保护和自动控制回路中,以增加保护和控制线路的触点数量和触点容量。
DZS–11B、13B为动作延时,DZS–12B、14B为返回延时继电器。DZS–15B、16B为电压延时动作和电流保持的继电器。
DZS–11B、12B、13B、14B的线圈线径已改为0.09mm以上,满足原电力部反事故措施要求。
2 结构和工作原理
继电器采用JK–1型壳体,外形尺寸及开孔图见附录2,背后端子接线图见图1。
继电器分为动作延时和返回延时两种。在继电器线圈上面或下面装有阻尼环,当线圈通电或断电时,阻尼环中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阻碍主磁通的增加或减少,由此获得继电器动作延时或返回延时。
图 1 背后端子接线图
3 技术要求
1.继电器的额定技术数据见表1。
2.动作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70%,返回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的2%,(返回延时继电器此项不要求)。
3.动作延时在额定电压下不小于0.06s。
4.返回延时,在通电时间不小于0.5s然后断开电源,其返回时间不小于0.4s,不大于3秒。
5.DZS-15B、16B保持电流不大于额定电流的80%。
6.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不大于5W。DZS–15B、16B电压绕组不大于3.5W,电流绕组不大于3W。
7.热性能
当周围环境温度为40℃时,继电器电压工作(或电流保持)绕组应能长期承受110% 额定工作电压(或额定保持电流)值,其最高允许温升应不超过65℃。
当周围环境温度为40℃时,继电器电流保持绕组施加3倍额定保持电流值,历时5s,所有零部件不应有永久性变形或热损坏。
8.继电器各导电电路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在电气上无联系的不同电路之间、线圈电路与触点电路(无保持绕组)之间、导磁体与触点组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2000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的试验,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工作绕组对保持绕组之间以及同一组动静触点之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1000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的试验,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9.触点断开容量:
在直流有感回路(τ=5ms),U≤250V,I≤1A为50W;在交流(cosφ= 0.4)回路,U≤250V,I≤1A为250VA。
10.继电器的电寿命为5×103次,机械寿命为2.5×104次。
11.继电器重量约为0.85kg。
表 1
型 号
直流额定电压(V)
电阻(Ω)
保持值
DZS–11B
DZS–12B
DZS–13B
DZS–14B
220
11600
110
3000
48
660
24
195
12
46
DZS–15B
DZS–16B
220
15000
1A、 2A、 4A
110
3800
48
790
2A、 4A、 6A
24
320
12
58
4 调试方法
1.动触点与静触点间隙不小于2mm。动作电压应调整在额定电压的35%~70%范围内。
2.动合触点闭合后压力应不小于0.08N,动断触点压力不小于0.08N。
3.改变触电片的压力、动板和铁芯间的气隙,增减阻尼环片数,可获得不同延时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