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名称:阳谷远辉电缆有限公司
联系人:魏经理(先生)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13869566879@163.com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邮编:25230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新塑胶网上看到的,谢谢!
【重点推荐企业】嘉兴特种电缆报价
本公司生产各种型号电线电缆!欢迎来电!
24小时:13563582966
电话:7356755
常见电线电缆型号及各字母的代表的意思
首先说一下欧规电线各字母代表的意思
比如:H 05 R N - F 3 G 0.75 表示
H --- 型式:
H代表HARMONIZED(协调机构),
A 代表OTHER STD (其它机构).
05 --- 额定电压值
:03=300/300V;
05=300/500V;
07=450/750V
R --- 基本绝缘材料:
V=PVC(聚氯)
R=RUBBER(橡 胶)
S=SI RUBBER(硅橡胶)...
N --- 附加绝缘材料
:N=POLYCHLOROPRENE RUBBER(氯丁橡胶)...
F --- 导线结构:
F=软线细线,H=软线极细线...
3 --- 线芯数:
G --- 接地类型:
G=有接地;
X=无接地
0.75 --- 截面积:
0.75=0.75 mm2 0.75表示导线的横截面积是0.75平方毫米 电线型号:
H 03 V V H2 -F 2 X 0.5
各部分代表如下:
H --- 型式:
H代表HARMONIZED(协调机构) A 代表OTHER STD (其它机构).
03 --- 额定电压值:03=300/300V;
05=300/500V;
07=450/750V V --- 基本绝缘材料:
V=PVC(聚氯)R=RUBBER(橡 胶) S=SI RUBBER(硅橡胶)N=POLYCHLOROPRENE RUBBER(氯丁橡胶) L=GL FIBER (玻纤维) V --- 附加绝缘材料:
同上,多一个T=TEXTILE (编织材料) H2 --- 结构:H=FLAT SEPARATE CABLE, H2=FLAT NON-SEPARATE CABLE F --- 导线结构:F=软线细线,H=软线极细线... 2 --- 线芯数:
X --- 接地类型:G=有接地;X=无接地 0.5 --- 截面积:0.5=0.5 mm2 0.5表示导线的横截面积是0.5平方毫米 下面是国标常见型号字母代表的意思
类别、用途代号
A-安装线
B-布电线
C-船用电缆
K-控制电缆
N-农用电缆
R-软线
U-矿用电缆
Y-电缆
JK-绝缘架空电缆
M-煤矿用
ZR-阻燃型
NH-耐火型
ZA-阻燃
ZB-B级阻燃
ZC-C级阻燃
WD-低烟无卤型
2)导体代号
T—铜导线 (略)
L-铝芯
3)绝缘层代号
V—PVC塑料
YJ—XLPE绝缘
X—橡皮
Y—聚料
F—聚四烯
4)护层代号
V-PVC套
Y-聚料
N-尼龙护套
P-铜丝编织屏蔽
P2-铜带屏蔽
L-棉纱编织涂蜡克
Q-铅包
5)特征代号
B-扁平型
R-
C-重型
Q-轻型
G-高压
H-电焊机用
S-双绞型
6)铠装层代号
2—双钢带
3—细圆钢丝
4—粗圆钢丝
7)外护层代号
1—纤维层 ‘
2—PVC套
3—PE套
常见电线电缆型号,这里只是提一下我们经常遇见的,实际上国标电线的型号非常多。
227 IEC 01(BV) 一般用途单芯硬导体无护套电缆
227 IEC 02(RV) 一般用途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
227 IEC 05(BV) 耐温70℃单芯实心导体无护套电缆
227 IEC 06(RV) 耐温70℃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
227 IEC 07(BV-90) 耐温90℃单芯实心导体无护套电缆
227 IEC 08(RV-90) 耐温90℃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
227 IEC 10(BVV) 聚氯绝缘和护套轻型电缆
227 IEC 41(RTPVR) 扁型铜皮软线
227 IEC 42(RVB) 扁型无护套软线
227 IEC 43(SVR) 户内装饰照明回路用软线
227 IEC 52(RVV) 轻型聚氯护套软线
227 IEC 53(RVV) 普通型聚氯护套软线
227 IEC 71(TVVB) 聚氯绝缘和护套电梯及可挠性连接用扁形电缆
227 IEC 74(RVVYP) 聚氯绝缘耐油聚氯护套屏蔽型软电缆
227 IEC 75(RVVY) 聚氯绝缘耐油聚氯护套非屏蔽型软电缆
245 IEC 51(RX) 橡套绝缘软电线和软电缆
245 IEC 53(YZ) 普通强度橡套软线
245 IEC 57(YZW) 普通氯丁胶(或相当的合成弹性体)橡套软线
BLV 铝芯聚氯绝缘电线
BLVV 铝芯聚氯绝缘聚氯护套圆型电缆
BLVVB 铝芯聚氯绝缘聚氯护套扁型电缆
BVR 铜芯聚氯绝缘软电缆
BVV 铜芯聚氯绝缘聚氯护套圆型电缆
BVVB 铜芯聚氯绝缘聚氯护套扁
以下内容仅供了解:
伴随印刷主攻市场的变化,柔性版印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是印刷科技具吸引力的亮点之一。 柔版成市场热点 在早年的书报刊业高速成长时期,印刷科技的主攻方向基本集中在印前处理、胶版印刷等相关领域。伴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步,印前处理、胶版印刷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技术突飞猛进,相关的工艺、材料、设备等日新月异。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是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书报刊市场受到极大冲击。与之相应,印刷科技在这些领域也进入了相对疲劳期,可以说是亮点乏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后、包装领域的科技进步成为新的市场热点,逐步成为印刷业技术开发供应商、应用厂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柔性版印刷技术作为技术焦点,有着其独有的特征。使用柔软的高分子树脂版材,较之凹印既降低了制版成本又缩短了制版周期,且由于版材制造水平和制版技术的提高,足以满足一般包装印刷的需要。而零压力印刷,既减少了对机械的震动与磨损及对版材的磨损,也扩展了印刷介质的范围,特别是有利于柔性材料的印刷。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智能机器人或迎井喷期 产业升级助推行业发展
2016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六个点和八个专项行动阐述了我国当前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形势,以及未来5年智能制造重点任务部署、实施的总体布局。
产业升级助推智能机器人发展
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生产成本,被认为是智能工业机器人快速推进生产和研发的原因之一。自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实施以来,各地上调了工资水平,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出现民工荒,人口红利渐失,一些生产型企业开始外迁。
目前,由于国内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劳动力就业思维的变化调整,一度以廉价代工形成的制造业产能优势也开始松动,大有逐渐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的趋势。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想靠大量出口拉动国内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定要将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作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下一步的的制造业应该向着高端化、分层化、低碳化的工业发展,减少低端生产,增加高端生产。
实际上,我国的机器人研发起步并不晚,据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介绍,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发机器人。1985年,工业机器人被列入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重点。1990年,工业喷漆机器人PJ-1如期完成,也是我国台喷漆机器人。与此同时,其他几种机器人的样机也顺利完成,并分别在一汽、二汽和南京汽车厂建立了自动喷漆生产线、驾驶室焊接线、弧焊工作站等作为应用示范点。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7种工业机器人产品相继问世,还实施了100多项机器人应用工程、建立了20余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以现在的国内机器人应用来看,汽车、电子工业是主要的应用领域。但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军事、精细外科和危险作业等领域的逐步展开,工业机器人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底,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并要求企业围绕市场需求,选择汽车、船舶、电子、民爆、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核心技术。该意见同时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出3-5家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
市场和技术是产业做强关键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位,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由于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和技术是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的两个关键因素,机器人产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化瓶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国内机器人虽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电机等部分上所研发的机器与国外无异,但是机器人中的重要零部件,比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产品,国内企业还是依赖进口。这是因为机器人的减速器和电机对轴承、齿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而这些部件的加工精度又与数控机床等设备的精度密切相关,在数控机床领域,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制造2025》,再次明确指出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成为突破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显示了国家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并为未来机器人的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表示,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挤或者替代传统劳动力,机器人极高的生产效率,也会将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程度,同时推动着劳动者向更加高端的产业转移。
智能机器人或迎井喷期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机器人是整个转变过程的催化剂,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机器人协会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各地区工业机器人销量需求增长率排名中,亚洲地区位居榜首,而以59%的增速成为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国。
尽管过去五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迅速,但从使用密度(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和应用比例指标来看,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15年,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34台,平均水平为56台。横向对比发达国家,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的国家,每一万名工人中拥有437台机器人,日本为323台,德国为282台,美国为152台。
机器人联合会(IFR)2015年发布预测报告指出,工业机器人2016-
专家表示,虽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的市场起步较晚,而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但是人口红利的消失,高端制造业回流,低端制造业转移的现状迫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随着机器人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及下游行业的驱动,未来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